大家又不是小孩,便后沖廁所這樣的事誰不會?但是,有人偏偏就做不到。女大學生用深厚的古文功底、優美的文筆和細膩的情感寫出長達790字的《討如廁不沖檄》勸阻大家文明如廁,顯得很萌很可愛。如廁文明是文明素質的重要體現,沖廁提醒看似是小題大做,實則很有必要。高子倩的《討如廁不沖檄》實際上提出了一個帶有普遍性,但又不被重視的公德問題。
便后沖洗廁所、如廁講文明、保持公共環境衛生這樣的點滴小事,雖有點小兒科,但反映的是一種文明習慣,一種精神境界。誠然,文明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不短的文化積淀過程,但現代人應該是文明習慣的代表與倡導者。文明工作、文明生活,守住起碼的文明道德底線。大學生把不起眼的如廁文明問題拿出來討論,用優美文筆提醒如廁者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本身就是一種文明意識使然,這種帶有共性的小題大做值得肯定。
事實上,有些不文明行為并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毛病,某些地方某些人的不文明行為已經成了不文明習慣。而且在經濟掛帥思想的指導下,社會道德、文明習慣逐步后退,如廁文明道德也不例外。有的地方文明氛圍、文明習慣明顯不夠,造成公共管理瑕疵。現代人的文明素質、道德修養是一面鏡子,既照出一些陳規陋習,更是照出文明形象。面對臭味飄散、一片狼藉的公共廁所。公眾除了感嘆文明風氣日下,現代人道德滑坡以外,思想也會逐漸變得麻木,克隆不文明行為習慣。
違法自有法律追究,不文明習慣多靠內部規章與道德輿論約束。我們無法苛求“高大全”式的完美典型。而如廁文明,公共空間的環境衛生實際上也是企業文明素質、文化底蘊與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這個問題并不可小視。增強文明道德意識,多一份公德之心,是現代人應有的道德準則。
如果《討如廁不沖檄》給人以心靈上的震撼,讓大家逐步養成文明如廁習慣,內化為一種文明理念,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談大道理,樹立文明理念,養成文明習慣,培養公民精神,就從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起,從如廁文明做起。
免水沖環保廁所有哪些特點呢?環保廁所成為旅游城市一道靚麗風景線怎樣保養與維護移動衛生間產品呢?移動廁所有哪些種類地下通道、過街天橋保潔作業要求農村移動廁所仍存在問題設置蹲位隔斷或廁門,保護學生隱私移動廁所的優勢有哪些?